2024/3/14 士師記 5 章 底波拉之歌

Submitted by MikeLee on
討論區

(作者: 士林長老教會/楊晴媚長老)

《士師記》第五章是一首「得勝的凱歌」,女士師底波拉與巴拉將軍打了勝仗,於是寫了一首凱歌,要讓整個以色列民族知道,同時見證神奇妙大能的作為。

這一章可以說是前四章的總結,詩歌中描述了這場爭戰的前因後果;以色列百姓沒有領袖,各人任意而為,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。百姓陷在苦難的環境中,他們向神呼求,神就興起士師拯救他們。

底波拉藉著這首詩歌,使將軍巴拉以及所有百姓一同頌讚神,稱頌神為百姓行了奇妙的作為。

一、 當歌頌傳揚耶和華公義的作為(v.1-11)

這段經文中多處記載「你們應當頌讚耶和華!」,因為以色列百姓從出埃及到西奈山領受神的律法典章,直到現在,神的公義和信實不曾改變;詩歌中提醒百姓神的信實,神是配得頌讚的。

「那日,底波拉和亞比挪菴的兒子巴拉唱歌,說:『以色列有領袖率領,百姓甘心犧牲自己,你們當稱頌耶和華!』」(v.1-2)

這段記述有兩件值得感恩的事: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一是:以色列有領袖率領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以色列因受夏瑣王耶賓壓制了二十年,沒有軍長敢出來領軍對抗,因此巴拉將軍願意出來領軍,是很值得感恩的事。

二是:百姓願意甘心犧牲自己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明知國力相差懸殊,打仗可能會失去性命,但百姓仍願意站出來,這更是非常值得感恩的事。

因此,底波拉之歌,一開始就先為這兩件事感恩!

第6-9節描述當時的時代背景!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「在亞拿之子珊迦的時候,在雅億的日子,大道無人行走,過路人繞道而行。以色列農村荒蕪,空無一人,直到我底波拉興起,興起作以色列之母!」(v.6-7)

珊迦就是以趕牛棍打死六百非利士人的士師,他居住在南方,而北方各支派要面對另外的爭戰。經文中的「大道」是指商隊南北行走的道路,都已被迦南人控制,百姓被欺壓完全失去自由。

第7節和合本聖經記述:「以色列中的官長停職,直到我底波拉興起,等我興起作以色列的母。」,當時在夏瑣王的欺壓之下,以色列人的官長都停職,男人們都懼怕,不肯為神站立,直到神興起了底波拉,使底波拉作以色列的士師,帶領以色列人爭戰。

「以色列人選擇新的諸神,戰爭就臨到城門。以色列四萬人中,看得見盾牌槍矛嗎?」(v.8)

以色列百姓轉去敬拜巴力和迦南人的偶像,結果使自己陷入了爭戰,縱然以色列百姓有四萬人,但是他們沒有兵器,他們沒有爭戰的能力。從前一章的記述可以看見,整個戰役是神為百姓爭戰,雖然仇敵有九百輛鐵車,但卻敵不過大自然的力量,基順河成為洶湧的急流,讓鐵車動彈不得,無法進攻,因此以色列人殺了所有迦南人的軍隊,那是神為以色列爭戰,神向以色列民顯出祂大能的作為。

這段經文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,根據第三章的記述,珊迦是一位士師,他是牧牛的,有別於其他士師,其他士師聖經都有講到國中有多少年會太平,是全面性得勝持續一段時間,但提到珊迦,只說他用趕牛的棍子打死六百非利士人,並沒有提到國中太平的時日,所以可能那只是一場局部的戰役,局部的勝利,雖然戰役勝利了,但國家仍在仇敵的壓制之下。

「我心嚮往以色列的領袖,他們在民中甘心犧牲自己。你們應當稱頌耶和華!騎淺色母驢的、坐繡花毯子的、行走在路上的,你們都當思想!」(v.9-10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在這段經文中,底波拉邀請社會各階層一同來頌揚神的恩典,「領袖」是有權勢的人,「騎母驢的」是有地位的人,「坐繡花毯子的」是指貴族,「行路的」指普通百姓,每個階層的人都要來傳揚頌讚神的作為。

二、 百姓甘心犧牲自己(v.12-21)

「底波拉啊,興起!興起!當興起,興起,唱歌!巴拉啊,你當興起!亞比挪菴的兒子啊,當俘擄你的俘虜!那時,貴族中的倖存者前進,耶和華的百姓為我前進攻擊勇士。」(v.12-13)

當時百姓面對艱難,神興起底波拉勇敢起來回應神的呼召,因著底波拉的興起,帶領巴拉將軍奮興,也帶領其餘的人勇敢回應神,與神站在一起,神就為百姓成就得勝的凱歌。

第14-16節,提到各支派都有參與,但中間有幾個支派並未同心擺上!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「呂便支派有胸懷大志的人。你為何坐在羊圈內,聽羊群中吹笛的聲音呢?」(v.15b-16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看!呂便支派有領袖,有胸懷大志的智慧人,他們應該起來謀算如何振興國家;然而,第16節提到,他們竟「坐在羊圈內,聽羊群中吹笛的聲音」,外面在打仗,他們為何在羊圈裡呢?可見他們是無心參與!

「基列安居在約旦河東。但為何住在船上呢?亞設在海邊居住,它在港口安居。」(v.17)

基列人就是「瑪拿西」和「迦得」支派,他們《安居》在河東,有種「事不關己」的心態。

「但」支派為何住在船上?是指他們忙於自己的海上貿易嗎?

「亞設」人則是在海邊居住,在港口安居。

看!這些支派理由各有不同,但卻同樣抱著「事不關己」的心態,他們並未參與戰事。而西布倫人和拿弗他利人卻是勇猛非常!            

第18節說:「西布倫是拚命敢死的百姓,拿弗他利在田野的高處也是如此。」

從這段記述可以看見,當戰事來臨時,十二個支派的反應是各有不同的!

第21 節記述:「基順的急流沖走他們,古老的急流,基順的急流。我的靈啊,努力前進!」基順是一條古河,當敵人九百輛戰車經過時,突然山洪暴發,洪水把他們沖沒,因而以色列大獲全勝,在人而言,這場戰事以色列人沒有可能勝利,但得勝在乎耶和華。在神特定的時間、特定的地點,奇妙的事必為屬神的人發生。

弟兄姐妹!當神的時間來到,我們是否願意起來回應呢?我們要傳揚福音,當我們願意為神擺上,神必記念我們所做的,我們必經歷神大能的作為。

三、 雅億成為蒙福的婦人(v.22-31)

「耶和華的使者說:『要詛咒米羅斯,重重詛咒其中的居民,因為他們不來幫助耶和華,不來幫助耶和華攻擊壯士。』 」(v.23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「願基尼人希百的妻子雅億比眾婦人多得福氣,比帳棚中的婦人更蒙福祉。」(v.24)

「米羅斯」被指出要受咒詛,因為他們沒有前來幫助耶和華。那時神的百姓需要幫助對抗敵人,那城的人卻不去幫助以色列民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然而住在帳棚裡的雅億,她雖然不是以色列人,卻勇敢地幫助神,消滅敵人西西拉,因此就得到祝福。

雅億本是離棄神的迦南人,但她抓住這個機會歸向神,成為神的選民。我們要像雅億一樣成為蒙祝福的人,有時候我們也會離棄神,但我們要抓住機會,要做出對的選擇。

詩歌的結語這樣說:「耶和華啊,願你的仇敵都這樣滅亡!願愛你的人如太陽上升,大發光輝!於是這地太平四十年。」(v.31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仇敵看來非常強大,但當百姓願意在神的呼召下出來爭戰時,神便記念!

神要的是「一顆心」!
   
神不需要人的幫助,但祂做事時,希望百姓來參與其中,因此當十二支派遇到戰事時,有些人參與,有些人沒有,參與的便得勝、便蒙福!

弟兄姐妹!當我們選擇跟隨神時,神必會大大的興起我們,使用我們;當我們願意為神勇敢,甘心犧牲自己時,神就要使我們成為蒙福的人。所以,我們要抓住神給我們的機會,勇敢跟隨神,就必能經歷得勝的凱歌。

親愛的主!求你幫助我們對祢有更大的信心,願祢興起我們,我們願意勇敢跟隨祢的腳步,求主堅立我們的腳步,願愛祢的人都能時常吟唱得勝的凱歌!奉主聖名禱告,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