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/3/15 士師記 6章 耶和華沙龍

Submitted by MikeLee on
討論區

(作者: 士林長老教會/楊晴媚長老)

今天的經文一開始就說:「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耶和華就把他們交在米甸手裏七年。」(v.1)        

在《士師記》裡不斷重覆著一個循環 — 以色列人行惡,被仇敵轄制,然後他們呼求神,神就興起士師,爭戰得勝後,國中太平,士師離世後,百姓又再行惡…,這樣的模式不斷的循環。以色列民完全沒有從歷史經驗中得到教訓,一直在繞圈圈,這就是整卷《士師記》的景況。

今天這一章,講述神呼召「基甸」。基甸是神所興起的士師,從基甸的身上可以看見,縱然人不完美,但神依然能夠使用。縱然人很渺小,但神依然會揀選;縱然人的信心不足,但神依然賜下平安!

基甸親身經歷了這樣的「平安」!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所以經文說:「於是基甸在那裏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,起名叫『耶和華沙龍』(就是耶和華賜平安的意思)。」(v.24a)

一、 米甸人欺壓以色列人 (v.1-10)

2024/3/14 士師記 5 章 底波拉之歌

Submitted by MikeLee on
討論區

(作者: 士林長老教會/楊晴媚長老)

《士師記》第五章是一首「得勝的凱歌」,女士師底波拉與巴拉將軍打了勝仗,於是寫了一首凱歌,要讓整個以色列民族知道,同時見證神奇妙大能的作為。

這一章可以說是前四章的總結,詩歌中描述了這場爭戰的前因後果;以色列百姓沒有領袖,各人任意而為,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。百姓陷在苦難的環境中,他們向神呼求,神就興起士師拯救他們。

底波拉藉著這首詩歌,使將軍巴拉以及所有百姓一同頌讚神,稱頌神為百姓行了奇妙的作為。

一、 當歌頌傳揚耶和華公義的作為(v.1-11)

這段經文中多處記載「你們應當頌讚耶和華!」,因為以色列百姓從出埃及到西奈山領受神的律法典章,直到現在,神的公義和信實不曾改變;詩歌中提醒百姓神的信實,神是配得頌讚的。

「那日,底波拉和亞比挪菴的兒子巴拉唱歌,說:『以色列有領袖率領,百姓甘心犧牲自己,你們當稱頌耶和華!』」(v.1-2)

2024/3/13 士師記 4 章 智慧又勇敢的雅億

Submitted by MikeLee on
討論區

(作者: 士林長老教會/楊晴媚長老)

「以笏死後,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。」(v.1),經文一開始就看見,以色列人一個新的敗壞循環又開始了!

當那一代的士師死後,以色列人就又重覆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去拜迦南的偶像,所帶來的結果就是 — 神興起仇敵來管教他們,神將他們交在外族人的手中,受殘酷的欺壓!

神造人,知道人的本質與軟弱,神要人遠離惡事,因那將使人離棄神,失去神同在的恩典!所以不要以為神很嚴厲,我們要用神的眼光去看「善」與「惡」。信仰生命需要往上行,要跟隨神的道,不要隨世界的潮流風氣而行。

今天這一章的焦點不是在女士師「底波拉」,而是在一個平凡卻有智慧又勇敢的外邦女子「雅億」身上,整章經文最高潮的地方就是在「雅億勇敢的作為」!

一、神興起仇敵(v.1-3)

「耶和華把他們交給在夏瑣作王的迦南王耶賓手中。」(v.2a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2024/3/12 士師記3章 神為以色列興起士師

Submitted by MikeLee on
討論區

(作者: 士林長老教會/楊晴媚長老)

以色列《黑暗世代》的循環開始,以色列百姓不住的犯罪得罪神,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他們事奉迦南人所敬拜的偶像,惹神的憤怒。神就興起外族人來管轄他們,但當百姓呼求神的時候,神就興起士師來拯救他們。

以色列百姓一直在這樣的循環當中,《士師記》中神興起了十二位士師來拯救以色列百姓,有六位大士師和六位小士師。

大士師:俄陀聶、以笏、底波拉、基甸、耶弗他、參孫。

小士師:珊迦、陀拉、睚珥、以比讚、以倫、押頓。

在《撒母耳記上》還有四位士師:以利、撒母耳,以及撒母耳的兩個兒子約珥和亞比亞。神興起不同的人來拯救以色列百姓,不論怎樣的人神都能使用。

一、 留下外族的原因(v.1-7)

1. 百姓住在迦南人中間

「耶和華留下這些國家,為要考驗所有未曾經歷迦南任何戰役的以色列人,只是為了要以色列人的後代認識戰爭,教導他們,尤其那些未曾認識這些事的人。」(v.1-2)

2024/3/11 士師記 2 章 信仰斷層離棄神的世代

Submitted by MikeLee on
討論區

在約書亞的時代,約書亞怎樣說,以色列民就怎樣回應,百姓說他們是不會離棄神的。但《士師記》記載約書亞的世代結束後,以色列百姓卻離棄神了!然而,縱然百姓不聽從神,但神愛祂的百姓,所以神興起士師來拯救治理祂的百姓。

以色列民進入迦南地,各個支派是否能完全得著神應許的地業呢?從前一章的記載可以看出,南方的猶大、西緬、便雅憫支派繼續爭戰,得著較大的地業,但北部各支派則都軟弱失敗了!

《士師記》一開始的記載,便講出了當時士師世代的整個處境,以色列民族開始進入歷史中的「黑暗世代」了!。

一、哭泣的世代 (v.1-5)

「耶和華的使者從吉甲上到波金,說:「我領你們從埃及上來,帶你們到我向你們列祖起誓應許之地。我曾說:『我永不廢棄我與你們的約。你們不可與這地的居民立約,要拆毀他們的祭壇。』你們竟沒有聽從我的話。你們為何這樣做呢!」(v.1-2)

在聖經中「耶和華的使者」常是指神自己,繼約書亞攻打耶利哥城時,耶和華的使者顯現(參書5:13-15),這是神第二次的顯現。

「吉甲」原是約書亞不斷尋求神、敬拜神、事奉神的地方,而現在神要向以色列民顯現,經文特別記述~「從吉甲上到波金」,隱含著「吉甲」已被廢棄了,現在「波金」雖然是以色列人聚集之處,但卻不再是敬拜神、屬於神的地方。

2024/3/10 士師記1章 黑暗世代的開始

Submitted by MikeLee on
討論區

(作者: 士林長老教會/楊晴媚長老)

今天我們開始讀《士師記》,《士師記》是以色列歷史上一段混亂黑暗的時期,自約書亞死後,到掃羅作王的王國時代之前,中間這段時期就稱為「士師時期」。在這時期內,以色列人因為沒有驅趕滅盡留在迦南地的七族,所以必然的結果就是 — 漸漸離棄神,隨從外邦風俗,與外邦人通婚,敬拜外邦神。因此神照著以前多次警告以色列民的話,把他們交在外邦人手中。但是當百姓一悔改,神就聽他們呼求的禱告,藉著士師拯救他們。

「士師」的意思是「拯救者」、「審判者」、「管理者」,在君王制度尚未建立之前,神不斷的興起「士師」拯救以色列百姓。整個士師治理的世代,有一種特有的循環公式,就是:以色列民離棄神-被交於外邦人的手-以色列民悔改-得拯救-又離棄神;在士師治理的時期,這樣的循環期有七次之多。

以色列民族進入應許之地,本來應該是蒙福的,從表面上看,以色列百姓有求問神、有合一、有得到地業。但實際上在百姓裡面的靈已經墮落了,因此就落入了黑暗之中。

一、 不完全順服(v.1-21)

《士師記》的前一卷書是《約書亞記》,從《約書亞記》的記載,可以看見神一再的吩咐以色列人,在迦南要完全得地,要把迦南七族完全趕出,只要百姓有信心,耶和華神必為他們爭戰。

2024/3/9 羅馬書16章 教會裡的關係

Submitted by MikeLee on
討論區

(作者: 士林長老教會/楊晴媚長老)

今天我們讀第 16 章,是《羅馬書》的最後一章,有這一章使整卷《羅馬書》的結束顯得很溫馨,感覺到了溫暖的溫度喔!

這一章保羅提到了許多人的名字,如果我們是當時身在羅馬的信徒,會不會關心~
保羅的信上是否有我的名字?
如果有,保羅會寫我的什麼事呢?

一封書信被保存下來之後,裡面所寫下的「人」是會被記念的,特別是寫在聖經裡,那必是會被神記念的!
《羅馬書》最後一章是保羅《問安》最長的一卷書。保羅沒有去過羅馬,但讀《羅馬書》最後的《問安》字句,感覺他像是已去過羅馬,然後寫書信回去問安的感覺。

從經文的記述來看,保羅似乎對那些人很熟悉!確實這些人是保羅認識的,應該是他在宣教旅程上所遇見的人,有些是聽聞對方事蹟,有些是一起坐監和同工,可能現在他們已去了羅馬,因此保羅寫信便向他們問安。保羅給人的印象似乎很強勢、要求標準很高,但從這篇《問安》的篇章裡,我們對保羅的印象應該可以再加上《溫度》,因為他是一個暖心的人,他會將「人」放在心上。

從保羅的問安可以看出,羅馬教會不像現在的教會是在同一建築物裏面的一群人,他們應是分佈在不同人的家中聚會的信徒。從保羅問候幾位「某某某家,在主裏的人安」,那「家」便是聚會點,便是他們的教會。

2024/3/8 羅馬書15章 同心作「福音的祭司」

Submitted by MikeLee on
討論區

(作者: 士林長老教會/楊晴媚長老)

《羅馬書》第 15 章,使徒保羅提出信心《堅固》的人當擔代《不堅固》人的軟弱,並提醒外邦教會,他們已因著「聖靈」成為聖潔。

第十四章,保羅教導信徒要接納信心軟弱的人,更特別以飲食和文化的差異講解。

信心軟弱的是指猶太人,外邦信徒相信凡物潔淨,甚麼都能吃;猶太信徒卻仍看重舊約規條,因而看見外邦信徒的行為便感到信心軟弱。接著,保羅便向信徒提出一個更高的信仰生活的彰顯。

ㄧ、效法基督榮耀神 (v.1-13)

我們怎樣作「福音的祭司」呢?
是單單去傳福音便是神所呼召的福音祭司嗎?

我們需要明白「祭司」的職分,才能明白我們該如何成為「福音的祭司」!
「祭司」是將人帶到神的面前,將神的心意教導信徒遵行!
那麼,我們該如何成為「福音的祭司」呢?

保羅教導說:「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,不求自己的喜悅。」(v.1)
『「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,如經上所記:「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。」』(v.3)

我們要作「基督的祭司」,要效法基督來榮耀神,因此我們不再是按自己的想法和喜怒來服事神與傳福音。

1. 按神喜悅來擔代 (v:1-6)

2024/3/7 羅馬書14 只禱告不控告

Submitted by MikeLee on
討論區

(作者: 士林長老教會/楊晴媚長老)

《羅馬書》第14章,保羅教導在教會裡有不同「信心」程度的人,信徒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!
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當時羅馬教會的背景!

當時的羅馬教會有猶太信徒和外邦信徒,根據歷史,教會是先由猶太信徒開始,然後才有外邦信徒加入,後來因著羅馬政權的政令,猶太人被趕離羅馬城,因此教會便只剩下外邦信徒,以致外邦信徒人數越來越多。
後來因政策改變,猶太信徒便再回到羅馬,教會因而產生了許多的矛盾!

因為猶太信徒的信仰生活,帶著許多「律法」的規條。例如在飲食上他們吃蔬菜,不能吃無鱗的魚,不能吃豬肉等等……。

所以當外邦信徒《吃豬肉》時,猶太信徒便會覺得他們是吃《不潔》的食物;而外邦信徒不明白,為甚麼需要守《潔淨條例》?《信耶穌》後,生命已得自由,不應該以吃甚麼或不吃甚麼來決定屬靈生命的《聖潔》才對!

因此當時的羅馬教會便出現許多矛盾與爭論。

猶太人看謹守《食物潔淨條例》是「敬畏神」的表現,遵行神頒給他們先祖的條例,是他們「尊重神」的表現,這對他們來說,是持守《生命聖潔》的彰顯。

因此保羅教導說,怎能「論斷」他們呢?

2024/3/6 羅馬書13章 披戴主耶穌基督

Submitted by MikeLee on
討論區

(作者: 士林長老教會/楊晴媚長老)

《羅馬書》第13章接續上一章所說,我們要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,是聖潔的,是神所喜悅的。第12章說的是《教會裡面》的信仰生活,第13章則是說面對《教會外面》的環境,包括對政府和對所有人的生活態度,以及信徒生活的價值觀應該如何?

經文直接地講述人在世上的生活,「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」(v.14a),這話不但總結第11至13節,也總結了整章經文的信息。我們是因信耶穌而稱義,我們要如何活出「因信稱義」的生活,如何「以生命為祭」獻給神,就是我們要活出《基督》的生命。

一、當順服權柄 (v.1-7)

「在上有權柄的,人人當順服他,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。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。」(v.1)

「人人」 原文是 — 凡有血氣的!

意思是《所有會呼吸的人》都要順服權柄,因為每一個《得著權柄》的,都是神所給予的,「所以,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命;抗拒的必自取刑罰。」(v.2)

「順服」就是服在「神的律」之下,是服在《神的公義》下。這裡所指的是順服神,順服律法,以及順服在上位者,例如政府、老闆、父母、丈夫,順服就是《聽從》,他們所說的我們就《聽從》。